创新教学模式 赋能数智审计人才培养
——审计教研室开展《审计数据处理技术课程》教学研讨
2025年9月10日,审计教研室在实验楼格物1-B502召开审计了数据处理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结合省级教改课题“审计数据处理技术CDIO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系统规划课程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会议由幸倞老师主持,陈世忠、王子萱、林岚和黄建清等教师共同参与,围绕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图1:审计教研室《审计数据处理技术》教学研讨中
本次研讨以课程整体架构为核心议题。幸倞老师指出,应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贯穿“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全过程,着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综合应用能力。王子萱和林岚老师重点剖析了Excel在审计工作中的典型应用,涵盖数据预处理、异常值检测及图表化呈现等内容,并明确了Python编程基础的教学定位,倡导通过代码实践推动审计任务的自动化执行。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与会教师形成统一认识:课程应重点培育三大核心能力。一是数据处理技能,涵盖Excel高级功能、SQL数据库操作及Python程序设计;二是数据分析思维,要求学生能借助技术手段识别潜在审计风险、提炼数据背后的价值信息;其三为职业精神,通过小组协作与真实项目训练,塑造严谨细致的专业作风。

图2:与会老师探讨如何更好提升学生核心能力
面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加速融合的行业趋势,课程组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探讨。幸倞老师提出,教学内容需紧跟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适时引入Power BI可视化工具、SQL Server数据建模等先进技术模块。关于课程体系的纵向衔接,她指出,审计数据处理技术作为大数据审计的先导课程,承担着“打基础、搭桥梁”的重要职能:前者侧重于工具使用与数据流转流程训练,后者则深入至复杂模型构建与算法解析。经讨论,团队决定整合两门课程的重叠内容,避免资源浪费,并计划设置跨课程综合实训,助力学生逐步掌握从数据采集、清洗到智能分析的完整技术链条。

图3:大家对审计数据处理技术在课程体系中的衔接功能达成共识
本次研讨为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坚持以CDIO模式为引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打造“能力为本、项目贯穿”的新型教学范式。下一阶段,课程组将重点建设一批贴近实务的案例资源,持续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并以实际教学成效检验改革成果。此次会议不仅为审计数据处理技术课程的提质升级注入新动力,也为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黄建清
图/幸倞
初审/幸倞
复审/冯春燕
终审/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