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审计教研室在格物楼4学院办公室开展了内部审计课程组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伊始课程负责人龚敏老师以“人培方案视角下的课程设计、教学逻辑与案例应用”为主题,从审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公司内部审计》课程目标、教学方案(教案)涉及的知识框架、教学难点及学生学情出发,系统梳理了教学内容。她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引入“华为的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广州地铁公司内部审计”等鲜活案例,生动阐释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实践意义。此外,龚老师还分享了如何通过课堂互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动态图表演示)和小组讨论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合规性审计”“增值型审计”等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解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地位及所肩负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在集体讨论环节,教研室教师踊跃建言。讲授同一门课程的金彦彤老师建议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更多本土化案例,例如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分析不同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增强学生实践感知;陈凯老师提出通过“翻转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课前讨论采购、销售与基建项目等实际场景中出现的错弊现象,提升课堂参与度;针对课程思政融入点,胡媛老师认为可结合内部审计为企业传略转型护航等若干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与咨询职能,领悟企业治理决策优劣关系企业兴衰成败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图1 集体讨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郭瑞营老师建议,应适当增加内部审计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案例,更新传统内部审计课程内容,融入数智化审计思维与方法。教研室主任幸倞老师肯定了本次备课成效。她指出,集体备课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公司内部审计》课程组的教学设计既注重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为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她鼓励大家以此次研讨为起点,进一步完善教学案例库建设,助力学生构建扎实的内部审计思维框架,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图2 集体备课现场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公司内部审计》课程的教学逻辑与案例应用的理解,也为课程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深入探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案例应用,教师们在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融入课程思政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未来,课程组将持续推进教学内容创新,深化数智化审计方法的应用,确保课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价值的学习体验。本次研讨的成果将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内部审计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图:金彦彤/胡媛 初审:郭瑞营 复审:贺智聪 终审:吴翔